团队近年来承担的智慧乡村相关研究课题

2021年,“互联网企业乡村振兴社会价值分析报告”(腾讯公司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河南灾后重建资助项目”(百度公益基金会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中国数字社会发展趋势研究(2021)”(杭州支付宝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数字乡村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”(腾讯公司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河南数字社会发展研究”(百度公益基金会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从脱贫到振兴:资本和数据要素下乡状况调研”(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,编号GQZD2022010)
2021年,“乡村发展企业的社会价值评估”(农本未来科技发展(北京)有限公司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新一代消费品牌的社会价值”(深圳前海黑蚁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耕耘者乡村振兴计划”(腾讯公司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吉利打造共同富裕产业链”(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课题)
2021年,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社会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”(上海研究院交办课题)

2020年,“乡村智兴”研究咨询服务(腾讯公司)
2020年,“直播对经济复苏的影响”(字节跳动委托项目)
2020年,“智能社会研究”(百度公益基金会委托项目)
2020年,“民营企业与精准扶贫”(全国工商联智库课题研究)
2020年,技术应用的经济与社会影响(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)。
2020年,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与后果研究(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)
2019年,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及行为研究(全国工商联智库重点课题研究)
2019年,数字时代的公益模式创新研究(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)
2018年,百度社会价值系列评估(百度公司委托项目)
2012年,“赣东北革命老区振兴经济社会研究”(中国社会科学院交办课题)
2010年,“西北民营石油企业主经济社会状况调查”(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)。

 

20230205-17

 

20230205-18

团队成员文章:

付伟,2021,《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家庭经营及其精神动力——以浙江省H市潮镇块状产业集群为例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04期。

付伟,2021,《城乡融合进程中的乡村产业:历史、实践与思考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。

吕鹏,2019,《亲密关系的转变:地方增长联盟的诞生、破裂与修复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。

吕鹏、 房莉杰,2020,《寻找“座头鲸”: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?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。

吕鹏、 刘学,2021,《企业项目制与生产型治理的实践——基于两家企业扶贫案例的调研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10期。

田先红、 焦长权,2012,《社会中心范式下的农民上访研究及其拓展》,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3期。

向静林,2021,《互联网金融风险与政府治理机制转型》,《社会科学研究》第1期。

艾云、 向静林,2021,《分布式网络、复杂性与金融风险治理——一个多层级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》,《社会学评论》第01期。

陈高威、 王瑜,2021,《百年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:政策变革与关系演进》,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》第04期。

陈航英,2015,《新型农业主体的兴起与“小农经济”处境的再思考——以皖南河镇为例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5期。

陈航英,2016,《谁的土地?何种发展?——《土地的终结:一个边疆土著地区的资本主义关系》》,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4期。

陈航英,2017,《既非小农,也非资本家——当前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小资本生产者》,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2期。

陈航英,2018,《扎根乡土: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社会基础》,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5期。

陈航英,2018,《中国农业转型及其动力机制再思考——基于皖南河镇的经验研究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3期。

陈航英,2019,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——基于组织化的小农户与具有社会基础的现代农业》,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2期。

陈航英,2019,《干涸的机井:资本下乡与水资源攫取——以宁夏南部黄高县蔬菜产业为例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3期。

陈航英,2020,《中国的农业转型——基于农村四十年发展历程的思考》,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3期。

陈航英,2020,《田野里的工厂:资本化农业劳动体制研究——以宁夏南部黄高县菜心产业为例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3期。

陈龙、 孙萍,2021,《超级流动、加速循环与离“心”运动——关于互联网平台“流动为生”劳动的反思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第04期。

程令伟、 王瑜,2021,《农村失能老人照护体系构建》,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

范晓光 、 雷鸣、肖阳,2016,《中国农村的宗族网络与民事纠纷应对》,《学海》第06期。

范晓光、 武晓伟,2005,《困境与出路: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思考》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第04期。

房莉杰、 刘学,2021,《乡村可持续发展:四个民营企业的共享价值案例分析》,《学术研究》第03期。

付伟,2018,《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乡村产业及其社会基础——以浙江省L市偏远乡村来料加工为例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06期。

付伟,2018,《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产业与家庭经营——以S市域调研为例》,《社会发展研究》第01期。

付伟,2019,《乡土社会与产业扎根——脱贫攻坚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的社会学研究》,《北京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5期。

付伟,2020,《“通过土地治理”: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利用与治理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5期。

付伟,2020,《农业转型的社会基础  一项对茶叶经营细节的社会学研究》,《社会》第04期。

付伟、 焦长权,2015,《“协调型”政权:项目制运作下的乡镇政府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第02期。

桂华、 焦长权,2020,《笔谈: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凝练中国社会学方法》,《北京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2期。

焦长权,2010,《政权“悬浮”与市场“困局”:一种农民上访行为的解释框架——基于鄂中G镇农民农田水利上访行为的分析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6期。

焦长权,2013,《资本进村与村庄公司主义》,《文化纵横》第01期。

焦长权,2014,《中国的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:“再认识”与“再出发”》,《中国农村观察》第01期。

焦长权,2016,《国家与农民关系悖论的生成与转变》,《文化纵横》第05期。

焦长权、 董磊明,2018,《从“过密化”到“机械化”:中国农业机械化革命的历程、动力和影响(1980~2015年)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0期。

焦长权、 周飞舟,2016,《“资本下乡”与村庄的再造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01期。

刘宝臣、 王燊成,2020,《数字经济能否重新定义人的劳动能力?——基于31位残疾人电商的案例研究》,《四川行政学院学报》第05期。

刘瑞生、 孙萍,2018,《海外社交媒体的内容过滤机制对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启示》,《世界社会主义研究》第04期。

刘学,2021,《乡村如何自我经营:崖溪村的制度调适与现代化转型》,《学海》第05期。

刘学,2021,《流量治理:平台企业如何将公益组织起来?》,《新视野》第01期。

刘学 、 刘金龙、吕鹏,2019,《年轻一代企业家更拥抱互联网吗——中国私营企业“互联网+”战略强度的世代差异》,《青年研究》第04期。

刘学 、 任奕飞、刘金龙,2021,《虚拟社群何以组织化?——以卡友驿站平台为例》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第S1期。

吕鹏,2003,《农业产业化中政府、企业、农户的互动与博弈——从资源优化与再分配的角度看》,《经济纵横》第08期。

吕鹏,2015,《分析市场政体演化的“场域-实践”路径》,《学海》第06期。

吕鹏,2018,《增长联盟与兼并重组的对价悖论——以G省民营石油市场重组案为例》,《社会发展研究》第04期。

吕鹏,2021,《数字科技“战疫”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》,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第01期。

牛天、 孙萍,2021,《平台介入下的情绪劳动:L平台青年团操教练的实证研究》,《当代青年研究》第03期。

邱泽奇 、 张樹沁 、 刘世定、许英康,2016,《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——互联网资本的视角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10期。

沙垚,2012,《从影戏到电视:乡村共同体想象的解构》,《新闻大学》第01期。

沙垚,2014,《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乡村转向》,《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》第12期。

沙垚,2014,《乡村文化变迁:阶段、维度与意义——以华县皮影为例探索民艺传承的内在困境》,《全球传媒学刊》第01期。

沙垚,2014,《乡村传播与知识分子——以关中地区皮影的历史实践(1949-2013)为案例》,《新闻大学》第04期。

沙垚,2015,《乡村文化传播》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第12期。

沙垚,2015,《乡村传播研究的范式探索》,《新闻春秋》第04期。

沙垚,2016,《新中国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探讨——基于20世纪50年代关中农村皮影戏的实证研究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5期。

沙垚,2016,《乡村文化传播的内生性视角:“文化下乡”的困境与出路》,《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》第06期。

沙垚,2018,《审时度势谋发展  媒体融合纵深行——县级媒体融合发展与加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建设论坛会议综述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第09期。

沙垚,2018,《农民文化的复合表达——以关中皮影的传播实践为例》,《民艺》第03期。

沙垚,2018,《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读报组的历史考察——以关中地区为例》,《新闻记者》第06期。

沙垚,2019,《资本、政治、主体:多元视角下的县级媒体融合实践——以A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为样本的案例研究》,《新闻大学》第11期。

沙垚,2019,《再谈农村俱乐部:农民的文化主体性与农村文艺的组织化》,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第04期。

沙垚,2019,《乡村文化治理的媒介化转向》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第09期。

沙垚,2019,《劳动作为联结——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初期乡村文化传播实践的研究》,《新闻界》第07期。

沙垚,2020,《社会主义与乡村:重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点》,《全球传媒学刊》第03期。

沙垚,2020,《新媒介与乡村:从科技兴农、媒介赋权到公共性重建》,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第05期。

沙垚,2020,《乡村传播的范式、内容与方向》,《新闻爱好者》第02期。

沙垚,2020,《重建基层:县级融媒体中心实践的平台化和组织化》,《当代传播》第01期。

沙垚,2020,《制度遗产与农村广场舞兴衰——基于江苏省R县的田野观察》,《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》第01期。

沙垚,2021,《舆论监督:作为乡村治理的民俗艺术——以陕西省H县“耍歪官”活动为例》,《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》第10期。

沙垚、 付蔷,2018,《实践中的人民性:“送戏下乡”与“群众艺人”的主体性——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农村的戏曲民族志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5期。

沙垚、 梁君健,2017,《农村文艺实践的再思考——以人民公社时期关中地区的皮影戏为例》,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第03期。

沙垚、 王昊,2019,《“主体-空间-时间-实践”: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原则与方向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5期。

沙垚、 许楠,2021,《融合人民:县级媒体融合与基层协同治理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第05期。

沙垚、 张思宇,2019,《公共性视角下的媒介与乡村文化生活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第09期。

沙垚、 赵月枝,2020,《集体性与业余性:1949年以来浙江省缙云县婺剧实践的理论启示》,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2期。

宋庆宇、 张樹沁,2019,《身体的数据化:可穿戴设备与身体管理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第12期。

孙萍,2018,《知识劳工、身份认同与传播实践:理解中国IT程序员》,《全球传媒学刊》第04期。

孙萍,2018,《互联网环境下“御宅族”的身份建构与跨文化认同》,《新闻春秋》第01期。

孙萍,2019,《“算法逻辑”下的数字劳动:一项对平台经济下外卖送餐员的研究》,《思想战线》第06期。

孙萍,2019,《技术、性别与身份认同——IT女性程序员的性别边界协商》,《社会学评论》第02期。

孙萍,2019,《如何理解算法的物质属性——基于平台经济和数字劳动的物质性研究》,《科学与社会》第03期。

孙萍,2020,《媒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:传播、物质性与数字劳动》,《国际新闻界》第11期。

孙萍,2021,《性别的技术政治——中印“程序媛”的数字劳动比较研究》,《全球传媒学刊》第01期。

孙萍,2021,《算法化生存:技术、人与主体性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第03期。

孙萍,2021,《“乡村性”的概念重构——数字时代的淘宝村建构》,《社会发展研究》第01期。

孙萍 、 邱林川、于海青,2021,《平台作为方法:劳动、技术与传播》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第S1期。

孙萍、 陈玉洁,2021,《“时间套利”与平台劳动:一项关于外卖配送的时间性研究》,《新视野》第05期。

孙萍、 刘瑞生,2018,《算法革命:传播空间与话语关系的重构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第10期。

孙萍、 刘瑞生,2019,《网络生态视角下社交媒体的内容管理探析》,《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》第12期。

孙萍、 牛天,2019,《知识获取V.S.娱乐享受——基于UTAUT拓展模型的网络课堂使用探究》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第05期。

王昊、 沙垚,2018,《乡村人际关系和文化秩序的再生产——基于陕西关中庙会微信群的民族志考察》,《中国新闻传播研究》第01期。

王瑜,2019,《电商参与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了吗?——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差异》,《中国农村经济》第07期。

王瑜 、 殷浩栋、汪三贵,2019,《破解农村金融两难困境与二元逻辑——扶贫互助资金“正规金融村社化”机制分析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第08期。

王瑜 、 张俊娜、温铁军,2019,《新中国成立以来财税改革与户籍制度的三个10年变迁》,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5期。

王瑜、 仝志辉,2012,《转型抗争: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理解近阶段中国农民抗争》,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4期。

王瑜、 汪三贵,2011,《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解》,《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》第08期。

王瑜、 汪三贵,2014,《人口老龄化与农村老年贫困问题——兼论人口流动的影响》,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1期。

王瑜、 汪三贵,2015,《农村贫困人口的聚类与减贫对策分析》,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2期。

王瑜、 汪三贵,2020,《互联网促进普惠发展的基本经验:成本分担与多层面赋能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第11期。

温莹莹,2013,《非正式制度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——T村个案研究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第01期。

温莹莹,2020,《制度认知合法性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研究》,《宁夏社会科学》第04期。

温莹莹,2020b,《国家——社会关系视阈下的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:基于北京、福建定量数据的比较研究》,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6期。

温莹莹,2021,《制度认知及其影响: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实证研究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第03期。

向静林,2016,《市场纠纷与政府介入——一个风险转化的解释框架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第04期。

向静林,2017,《市场治理的制度逻辑——基于风险转化的理论视角》,《社会学评论》第03期。

向静林,2018,《结构分化:当代中国社区治理中的社会组织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第07期。

向静林 、 邱泽奇、张翔,2019,《风险分担规则何以不确定——地方金融治理的社会学分析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第03期。

向静林、 艾云,2020,《地方金融治理的三个维度:基于经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》,《学术论坛》第02期。

向静林、 艾云,2021,《政府治理创新的层级差异及其组织根源——以互联网金融治理为例》,《学海》第03期。

向静林、 邱泽奇,2016,《激励方向与组织选择——一个人力资本控制权的分析框架》,《社会发展研究》第02期。

向静林、 田凯,2015,《坎贝尔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对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的启示》,《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》第01期。

向静林、 张翔,2014,《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与组织形式选择——以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第05期。

徐宗阳,2016,《资本下乡的社会基础——基于华北地区一个公司型农场的经验研究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第05期。

徐宗阳,2019,《资本下乡的农业经营实践——一个公司型农场内部的关系与风气》,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06期。

徐宗阳,2020,《小农户与大农场:不同市场结构下的“种棉人”——基于我国西北某县棉花产业的经验研究》,《社会发展研究》第03期。

徐宗阳,2021,《机手与麦客——一个公司型农场机械化的社会学研究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第02期。

徐宗阳、 焦长权,2016,《茶与城镇化:新时期乡村经济生态的案例研究》,《学海》第04期。

严海蓉、 陈航英,2015,《农村合作社运动与第三条道路:争论与反思》,《开放时代》第02期。

殷浩栋 、 王瑜、汪三贵,2017,《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识别: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》,《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》第11期。

殷浩栋 、 王瑜、汪三贵,2018,《贫困村互助资金与农户正规金融、非正规金融:替代还是互补?》,《金融研究》第05期。

张樹沁、 户雅琦,2021,《技术机会获取与控制权交换过程——对网约车平台技术的互构视角分析》,《社会学评论》第04期。

赵月枝、 沙垚,2018,《被争议的与被遮蔽的:重新发现乡村振兴的主体》,《江淮论坛》第06期。